
风光了几十年的客运站深圳股票配资平台,真的消失了吗?
2025 年 9 月,成都昭觉寺汽车站的最后一班大巴慢慢驶出站台。这座陪了成都人近 30 年的老车站,鼎盛时一天能拉近万人,如今彻底 “光荣退休”。
这并不是个例,而是目前中国公路客运行业的缩影。
数据显示,2023 到 2025 才短短两年,全国就少了 1000 多座长途客运站,里面不少都是开了几十年的老牌客运站。
要知道,客运站从上世纪 80 年代兴起,几十年里都是交通圈的香饽饽,为何短短十几年就没落至此?
这个拥抱过黄金时代的行业,如今还能东山再起吗?
展开剩余87%曾经的“铁饭碗”上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刚掀起改革开放的浪潮,千万务工者背着铺盖往城里闯,下海商人扛着货包跑市场,人人都缺个靠谱的出行工具。
公路客运就踩着这股热潮应运而生,成了当时的 “香饽饽”。
那会儿的客运站是真风光。大巴车、班线客车、城乡公交排着队发车。
这些车哪儿都能去,城里的汽车站、乡镇的路边站,甚至村口的老槐树底下都能停,比火车灵活多了。
票价也实在,从县城到市区几块钱,跨省也就几十块,普通人家都能承受。
每到春运、国庆,车站里挤得挪不开脚,售票窗口前的队伍能排到街对面,行李包堆得像小山,司机师傅们方向盘一转就是一天,一个月工资加奖金能拿到普通人两三个月的钱,妥妥的 “铁饭碗”。
可红火日子过久了,不少客运站开始 “飘” 了。
尤其是节假日,车票说涨就涨,平时 30 块的线路能翻到 80 块,问就是 “旺季价”,爱买不买。有些司机还偷偷在路上捡散客,绕路绕得乘客晕头转向,行李放多了还要加钱。
乘客虽有怨气,但那会儿没别的选,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但谁也没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的定律来得这么快。
全国陷入“停运潮”进入 2010 年后,全国客运站接连遭遇 “闷棍”,停运潮一年比一年凶。
2023 年福州汽车南站关了,2024 年武汉傅家坡客运站停了,广东、湖北、海南多地车站相继贴出停运通知。
这背后,既有自身 “坐地起价” 埋下的祸根,更有新对手的降维打击。
首先是高铁的横空出世,直接抢走了半壁江山。
2012 年高铁才 0.9 万公里,到 2024 年底就飙到 4.8 万公里,90% 的大城市都能到。
成都到宜宾,高铁 1 个多小时直达,大巴得晃 3 个半小时,堵在路上更是常事;天津到北京,高铁 30 分钟就到,票价 54.5 元,大巴要 1 个半小时才 35 元,但高铁硬是抢走了 70% 的客流。
关键高铁座位宽、不颠簸,服务态度更是一绝,还不用像大巴那样憋尿,就算大巴票便宜 50 块,人家也不选。
私家车和网约车更给了最后一刀。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私家车都有 3.09 亿辆了,平均 5 个人就有 1 辆。
逢年过节高速免费,一家人开车说走就走,行李想带多少带多少,比坐大巴方便十倍。
网约车更省事,2024 年日均订单都突破 3000 万单了,手机点一下就上门接,从家门口直接送到目的地,价格还透明。
可好多客运站为了省钱建在郊区,光折腾到车站就得俩小时,太费劲。
所以后果可想而知。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12 年全国公路客运量还有 355.7 亿人次,2023 年就剩 110.12 亿人次,直接缩水近 70%。
现在 85% 的客运站都在亏,有的一年亏上千万,二级以上的车站里,也就 20% 能勉强不亏不赚。
以前挤破头的车站,现在成了 “空心站”,候车厅稀稀拉拉没几个人,停车场一半车位都空着,看着都冷清。
面对这样的惨败局面,好在不少车站没躺平,开始 “自救”,转型案例看得人眼前一亮。
未来该何去何从贵州金阳汽车客运站把空场地改了充电桩,还租出去搞汽车零配件仓储,售票厅引进健身馆,一年多赚100万。
重庆云阳客运站更直接,建了1.2万平方米的农村物流集散中心,6家快递公司都入驻了,光办公区出租一年就赚95万。
乐山肖坝旅游车站干脆改成“耍码头”商业综合体,招商率100%,试运营就来了93万人,营业额超1200万,成了网红打卡地。
还有的走“运游融合”路子。海口汽车总站借着环岛旅游公路,开了6条观光巴士线,两条雨林线路就拉了5.9万游客。
广州南站的客运站把岭南文化搬进来,搞“出行+游玩+消费”一站式服务,把高铁人流变成了收益。
最接地气的是“互联网+定制客运”。
滴滴和170家客运企业合作搞站点巴士,手机就能买票、选就近上车点,线路坐满率能到50%以上,有些线路客流翻倍。
青岛啤酒节时,这种巴士一分钱就能坐,直接盘活了冷清线路。
现在看,死守老规矩的车站都倒了,跟着需求变的反而活了。
从“只拉人”到“搞物流、做商贸、搭旅游”,核心还是服务人。老司机说得对:“不是不需要车站,是不需要坐地起价、一成不变的车站。”
或许只要找对路深圳股票配资平台,客运站未必不能再热闹起来。
发布于:河南省金领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